大众养生网

急性肠炎如何通过饮食调理缓解

胡佳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急性肠炎患者通过饮食调理缓解症状时,需遵循由轻到重、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可通过暂时禁食、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分阶段恢复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以及调整饮食结构等方式改善病情,具体需结合病情严重程度调整。

1.暂时禁食

急性发作期肠道黏膜充血水肿,消化功能减弱,需暂停进食6~8小时,减轻胃肠负担。若伴有严重呕吐或腹泻,可延长禁食时间至12小时。

2.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频繁呕吐或腹泻易导致脱水,可饮用温盐水或口服补液盐调节电解质。每日饮水量需达到2000~2500ml,分次少量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摄入加重腹胀。

3.分阶段恢复饮食

症状缓解后先从米汤、稀藕粉等流质食物开始,逐步过渡到面条、软米饭等半流质。恢复期可增加蒸蛋、苹果泥等低纤维、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早摄入高蛋白或高脂肪食物。

4.避免刺激性食物

急性期需禁食辛辣调料、酒精、咖啡等刺激性食物。恢复期也应限制粗纤维蔬菜、坚果、冷饮等,防止肠黏膜再次受损。

5.调整饮食结构

病情稳定后可逐渐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肉,搭配煮熟的胡萝卜、南瓜等补充维生素。烹调方式以蒸煮为主,减少油脂摄入,每日进食4~6餐,每餐七分饱。

需注意,若禁食期间出现心慌、冷汗等低血糖反应,可含服糖块缓解。饮食调理期间如腹痛加剧或出现血便,应立即就医。日常需注意餐具消毒,避免生冷食物,养成饭前洗手习惯,降低肠道重复感染风险。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