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术后护理需注意伤口护理、饮食调整、活动指导、药物管理以及并发症监测等事项。术后恢复期间应密切观察身体变化,出现异常需及时就医处理。
1.伤口护理
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术后48小时内避免沾水,防止感染。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液或渗血,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处理。部分患者可能放置引流管,需注意固定并记录引流液性状和量。
2.饮食调整
术后早期需遵医嘱禁食或流质饮食,待胃肠功能恢复后逐步过渡到低脂半流食。1周后可尝试低脂软食,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及辛辣刺激性食物。每日少量多餐,逐渐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防止便秘影响伤口愈合。
3.活动指导
麻醉清醒后即可开始床上翻身活动,术后24小时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下床活动。初期避免提重物、剧烈咳嗽等增加腹压的动作,术后2周内不宜进行高强度运动。建议每天进行适度步行训练,逐步恢复日常活动量。
4.药物管理
术后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常用药物包括头孢呋辛酯片等。疼痛明显时可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止痛药物。对于存在胆汁淤积风险者,可能需要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等利胆药物。
5.并发症监测
密切观察体温、腹痛及黄疸情况,警惕胆漏、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术后若出现持续高热、剧烈腹痛、皮肤巩膜黄疸或引流液呈胆汁样,需立即返院检查。出院后1个月内需复查腹部超声检查和肝功能指标。
患者出院后应保持规律作息,戒烟限酒,术后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建议每月复查1次,术后半年进行肝胆系统全面评估。若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胰酶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