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术后护理方法包括伤口护理、饮食调整、活动管理、药物治疗以及并发症观察等,需根据恢复情况逐步调整。术后恢复期间应密切观察身体变化,如有异常需及时就医。
1.伤口护理
术后需保持切口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沾水或污染,定期更换敷料。若伤口出现红肿、渗液或疼痛加剧,可能提示感染,需及时告知医生处理。术后1周内避免盆浴,可进行擦浴以减少感染风险。
2.饮食调整
术后6小时可饮少量温水,若无呕吐可逐渐过渡到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2-3天后根据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逐步添加半流质食物如粥、面条等。术后1周内应避免食用豆类、牛奶等易产气食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3.活动管理
术后24小时可在床上进行翻身活动,48小时后可尝试下床缓慢行走,有助于预防肠粘连和下肢静脉血栓。但需避免剧烈运动或提重物,术后1个月内禁止腹部用力动作如仰卧起坐。
4.药物治疗
术后需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预防感染,疼痛明显时可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栓等镇痛药物。对于出现腹胀者,可应用四磨汤口服液等促胃肠动力药。
5.并发症观察
术后需警惕腹腔脓肿、肠梗阻等并发症。若出现持续发热超过38.5℃、剧烈腹痛、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需立即进行腹部超声检查或CT检查。对于高龄或糖尿病患者,需加强切口愈合监测。
术后应每日监测体温变化并记录排便情况,保持切口周围皮肤清洁。术后1周需复诊评估伤口愈合情况,2周后可恢复正常饮食。术后3个月内避免进行重体力劳动或高强度运动,若出现持续性腹胀或排便习惯改变,需进行肠镜检查排除其他肠道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