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容易得急性肾炎主要与链球菌感染、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以及卫生习惯不良等因素有关。该疾病常见于学龄期儿童,早期发现和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1、链球菌感染
儿童急性肾炎多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相关,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或皮肤感染后。这类细菌的抗原成分可能引发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炎症反应,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和水肿等症状。确诊后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青霉素V钾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2、免疫功能不全
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可能过度或不典型。当身体清除病原体时,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这些复合物沉积在肾脏组织后激活补体系统,诱发炎症反应。这种情况下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免疫调节治疗。
3、卫生习惯不良
儿童群体在集体环境中容易交叉感染,未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等卫生习惯,可能增加病原体接触机会。皮肤破损后未及时处理也可能成为细菌入侵的途径,间接增加肾脏感染风险。日常需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皮肤损伤。
若儿童出现眼睑浮肿、尿量减少或尿液颜色异常,建议及时到儿科或肾内科就诊。通过尿常规、抗链球菌溶血素O检测及肾功能检查可明确诊断,确诊后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和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