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疫苗的不良反应通常较轻微,主要包括局部反应、全身反应以及罕见的过敏反应等。大多数症状可在短时间内自行缓解,无需特殊处理,但严重过敏需及时就医。
1.局部反应
接种疫苗后,注射部位可能出现红肿、硬结或疼痛。这是机体对疫苗成分的正常免疫反应,可通过冷敷缓解,避免抓挠或挤压。
2.全身反应
部分接种者可能出现低热、烦躁、食欲减退等症状,体温一般不超过38.5℃。适当休息和补充水分有助于恢复,若体温持续升高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
3.过敏反应
极少数人可能对疫苗中的辅料(如新霉素)过敏,表现为皮疹、荨麻疹或呼吸困难。此类情况需立即就医,并避免再次接种同类型疫苗。
口服减毒活疫苗存在极低概率引发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多见于免疫功能缺陷者。我国目前已改用灭活疫苗作为主要接种方案,显著降低了此类风险。
接种后应密切观察72小时,若出现持续性高热(超过39℃)、抽搐、意识模糊或肢体无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疫苗接种是预防脊髓灰质炎最有效的手段,其保护作用远高于可能存在的风险,建议按免疫规划程序完成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