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病毒性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属于病毒性肝炎的一种,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水源或食物污染、密切接触感染者、血液传播以及母婴传播等。
1、水源或食物污染
甲型肝炎病毒可存在于感染者的粪便中,若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后未充分加热处理,可能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例如食用未煮熟的贝类海鲜、饮用被污染的水源等。
2、密切接触感染者
与感染者共同生活或密切接触时,可能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再经手部接触口鼻导致感染。家庭成员间共用餐具、性接触等行为均可增加传播风险。
3、血液传播
虽然概率较低,但在病毒血症期间输入被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或共用注射器等医疗器械时可能发生传播。
4、母婴传播
目前尚未发现甲型肝炎病毒可通过胎盘传播,但分娩过程中若母亲粪便污染产道,新生儿可能因接触母体分泌物而感染。
预防甲型病毒性肝炎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海鲜,饮用煮沸的水。接触感染者后应及时消毒并接种疫苗。若出现乏力、黄疸等症状,建议尽早就医进行血清学检测。日常保持勤洗手习惯可有效切断粪口传播途径,高危人群可遵医嘱接种甲型病毒性肝炎疫苗获得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