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锐湿疣属于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通常归类为病毒性性传播疾病、常见性病以及传染性疾病。其发病与高危性行为、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密切相关。
1、病毒性性传播疾病
尖锐湿疣主要由HPV6型和11型等低危型病毒感染引起,病毒通过皮肤或黏膜的微小破损侵入上皮细胞,导致局部表皮增生形成疣体。HPV的DNA整合至宿主细胞后,会促使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特征性的乳头状或菜花状赘生物。此类病毒具有嗜上皮性,常见于生殖器及肛周区域。
2、常见性病
尖锐湿疣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多见于性活跃的中青年人群。感染者可能在性接触后3周至8个月内出现皮损,初期表现为淡红色丘疹,后期逐渐增大增多。部分患者可能伴随瘙痒、异物感等症状,但约15%的病例无明显临床表现。
3、传染性疾病
该疾病可通过性接触、间接接触污染物(如浴巾、坐便器)或母婴垂直传播。病毒在温暖潮湿环境中可短暂存活,间接传播风险虽低但仍存在。感染者疣体表面的HPV颗粒可通过摩擦脱落,导致自身接种或传染他人。男性包皮过长、女性阴道炎等局部潮湿环境可增加感染概率。
日常需避免不洁性行为,固定性伴侣并使用防护措施。若发现异常皮损,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通过冷冻、激光或光动力疗法清除疣体,并遵医嘱使用干扰素等药物辅助治疗。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避免搔抓皮损以防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