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瘤既有良性也有恶性,具体性质需结合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判断。不同部位和类型的间质瘤恶性程度差异较大,临床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1、恶性间质瘤
最常见的恶性间质瘤是胃肠道间质瘤(GIST),这类肿瘤具有恶性潜能,可能发生转移或复发。其恶性程度与肿瘤大小、核分裂像数量有关,直径超过5cm或核分裂像超过5/50HPF时恶性风险显著增高。病理检查可见细胞异型性明显,部分病例需要结合免疫组化检测CD117、DOG1等标志物确诊。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可能需联合靶向药物如伊马替尼。
2、良性间质瘤
部分发生于子宫、软组织等部位的间质瘤多为良性,生长缓慢且边界清晰。例如子宫平滑肌瘤通常无侵袭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这类肿瘤病理检查显示细胞形态规则,核分裂像少见,Ki-67增殖指数较低。直径较小的良性间质瘤可定期观察,若出现压迫症状或体积增大时考虑手术切除。
若发现体表或影像检查提示间质瘤,建议及时到肿瘤科或普外科就诊。通过增强CT、MRI等影像学检查评估肿瘤范围,最终需依靠病理活检明确性质。确诊后应根据肿瘤部位、分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恶性间质瘤患者需长期随访监测复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