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常见的副作用中,若出现严重低血压、过敏反应、持续性干咳、肾功能异常或心律失常等情况,通常需要立即就医处理。具体用药需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调整药物。
1、严重低血压
部分钙通道阻滞剂或利尿剂可能导致血压骤降,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甚至晕厥。此时应立即平卧休息,监测血压并就医调整剂量。例如硝苯地平控释片过量可能引发低血压性休克。
2、严重过敏反应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能引起喉头水肿等速发型过敏反应,表现为面部肿胀、呼吸困难。需立即停用雷米普利等药物,紧急使用肾上腺素抢救。
3、持续性干咳
服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等ACEI类药物后,若出现超过2周的刺激性干咳,可能引发气道高反应性,需及时更换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类药物。
4、肾功能异常
长期使用缬沙坦等ARB类药物需监测血肌酐水平。若尿量骤减或血肌酐升高超过基线30%,提示可能存在药物性肾损伤,应及时停药评估。
5、心律失常
美托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可能诱发心动过缓,出现心率低于50次/分伴胸闷时应立即停药。严重者可出现III度房室传导阻滞,需紧急安装临时起搏器。
服用降压药物期间应定期复查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指标。出现胸痛、意识障碍、严重水肿等急症表现时,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患者切勿因担心副作用自行停药,任何用药调整都应在心内科医师指导下进行,同时注意记录服药后的症状变化以供医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