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脚气真菌感染治疗需用哪些抗真菌药

任诗峰 皮肤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脚气真菌感染的治疗通常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外用或口服抗真菌药物,常用药物包括唑类外用制剂、丙烯胺类外用制剂、口服抗真菌药等,需遵医嘱规范使用。

1、唑类外用制剂

唑类药物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合成发挥抗真菌作用,常用酮康唑乳膏、联苯苄唑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等。每日清洁患处后薄涂药物,疗程需持续2-4周,症状消退后应继续用药1周以防复发。此类药物对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常见致病菌有较好抑制效果。

2、丙烯胺类外用制剂

盐酸特比萘芬乳膏、布替萘芬乳膏等丙烯胺类药物能干扰真菌固醇生物合成。这类药物具有较强渗透性,可深入角质层杀灭真菌,建议每日早晚各使用1次,趾间糜烂型脚气患者需注意保持局部干燥后再用药。

3、口服抗真菌药

适用于面积较大或外用治疗效果不佳者,常用伊曲康唑胶囊、盐酸特比萘芬片、氟康唑胶囊等。伊曲康唑需随餐服用以促进吸收,特比萘芬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者需慎用,疗程通常为1-3个月。

4、复方制剂

含抗真菌药与糖皮质激素的复方制剂如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适用于伴有明显炎症反应者,但连续使用不宜超过2周。含角质剥脱剂的水杨酸复合制剂可辅助去除增厚角质。

5、辅助治疗

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每日更换消毒棉袜,鞋袜可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合并细菌感染时需联合抗生素治疗,严重角化过度型可配合尿素软膏软化角质。

脚气治疗需根据皮损类型选择合适剂型,水疱型宜用溶液剂,糜烂型选用粉剂或乳膏。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完成疗程,避免交叉感染。治疗期间出现红肿加剧或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就诊,肝肾功能不全者用药前需进行医学评估。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