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菌在阴道炎中主要作为致病菌引起感染,可能导致黏膜炎症、分泌物异常以及疾病反复发作等问题。常见的酵母菌如白色念珠菌过度增殖会破坏阴道微生态平衡,从而诱发炎症反应。
1、致病菌引起感染
酵母菌是阴道正常菌群的一部分,但在免疫力下降、激素变化或滥用抗生素时,其数量异常增加可穿透阴道黏膜屏障。菌体表面的黏附蛋白与宿主细胞结合,分泌蛋白酶分解黏膜组织,同时激发局部免疫细胞释放炎性因子,导致感染性阴道炎。
2、黏膜炎症和分泌物异常
酵母菌增殖会刺激阴道上皮细胞产生炎症反应,引起黏膜充血、水肿及瘙痒。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改变阴道pH值,促使异常分泌物形成,典型表现为凝乳状或豆腐渣样白带,伴随明显异味和灼热感。严重时可能造成黏膜糜烂或排尿疼痛。
3、疾病反复发作
部分酵母菌可形成生物膜抵抗药物作用,或隐藏在阴道皱襞中逃避免疫清除。未规范治疗、糖尿病控制不佳以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因素,易导致每年发作超过4次的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需延长抗真菌疗程。
出现外阴瘙痒、异常分泌物等症状时,建议及时进行阴道分泌物镜检或培养确诊。治疗通常需遵医嘱使用克霉唑阴道片、氟康唑胶囊或制霉菌素栓剂等抗真菌药物,同时避免自行冲洗阴道或滥用抗生素。日常需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选择棉质透气内衣,并控制血糖水平以减少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