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多发憩室是一种常见的结肠结构异常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结肠黏膜通过肠壁薄弱处向外膨出形成多个囊袋样结构。其发生与肠壁结构缺陷、长期便秘等因素相关,多数患者无症状,但可能出现并发症。
1、结构异常
结肠憩室的形成与肠壁肌层存在薄弱区域有关。随着年龄增长,肠壁胶原纤维减少,肠道平滑肌张力下降,在长期肠腔内压力增高的情况下,黏膜层易从肌层裂隙处向外膨出,形成直径5-10毫米的囊状结构,常见于乙状结肠和降结肠。
2、临床表现
约80%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肠镜检查时发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左下腹隐痛、腹胀等非特异性症状。当发生憩室炎时,可表现为持续性腹痛、发热、排便习惯改变,严重者可能并发穿孔或脓肿形成。
3、诊断与治疗
结肠镜检查是确诊金标准,可直观观察憩室形态。CT检查有助于评估憩室炎严重程度。无症状者无需特殊治疗,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急性憩室炎需使用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等抗生素,若合并穿孔或大出血,则需外科手术切除病变肠段。
日常应保持规律排便习惯,避免用力排便导致腹压骤增。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肠镜检查,若出现持续腹痛、便血等症状应及时就诊消化科,通过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