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结肠黑变病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胡佳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结肠黑变病的发生可能与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慢性便秘以及年龄增长等因素有关,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具体诱因。该病的形成通常与结肠黏膜上皮细胞损伤后色素沉积相关,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干预。

1、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

长期服用含有蒽醌类成分的泻药,如番泻叶、芦荟等,可能对结肠黏膜造成慢性刺激,导致上皮细胞凋亡并释放脂褐素,最终形成黑色素沉积。此类药物长期使用可能损伤肠神经系统,进一步加重肠道功能紊乱。

2、慢性便秘

顽固性便秘患者因排便困难可能长期依赖泻药,形成“便秘-滥用泻药-结肠损伤”的恶性循环。粪便在肠道内滞留时间延长可能增加毒素吸收,间接促进黏膜细胞代谢异常。

3、年龄因素

中老年人群结肠蠕动功能逐渐减弱,肠黏膜修复能力下降,在合并便秘或长期使用通便药物时更易出现黏膜色素沉着。此外,年龄相关的代谢减缓可能影响脂褐素清除效率。

若出现排便习惯改变或腹部不适等症状,建议及时进行肠镜检查。确诊后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通便方案,可改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4000散等渗透性泻剂,或配合莫沙必利片等促胃肠动力药。日常应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避免擅自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