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结直肠癌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定期筛查及控制相关疾病等方式实现。主要措施包括保持合理膳食结构、维持健康体重、定期进行肠癌筛查、积极治疗肠道病变以及避免烟酒刺激等。
1、保持合理膳食结构
每日摄入25-30g膳食纤维,如全谷物、新鲜果蔬等,可促进肠道蠕动。减少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摄入至每周不超过500g,腌制食品建议每月食用不超过2次。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有助于维持肠道黏膜健康。
2、维持健康体重
BMI建议控制在18.5-23.9kg/m²范围,腰围男性不超过90cm、女性不超过85cm。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可降低胰岛素抵抗带来的癌变风险。
3、定期进行肠癌筛查
5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粪便潜血检测,每5-10年进行结肠镜检查。有家族史或遗传倾向者应从40岁开始筛查,Lynch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携带者需提前至20-25岁进行基因检测和监测。
4、积极治疗肠道病变
及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病程超过8年的患者建议每年肠镜监测。腺瘤性息肉发现后应及时切除,术后每3年复查肠镜,避免异型增生发展。
5、避免烟酒刺激
吸烟者患结直肠癌风险增加20%,戒烟5年后风险可降低至正常水平。酒精摄入应控制在每日25g以内,长期酗酒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增加黏膜细胞DNA损伤概率。
出现持续性排便习惯改变、便血或体重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诊。40岁以上人群建议建立定期体检档案,有家族遗传史者可通过遗传咨询进行风险评估。需注意阿司匹林等药物预防需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