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近视存在遗传给孩子的可能性,但具体是否遗传需考虑近视类型及后天因素。近视的发生通常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并非完全由单一因素决定。
1、遗传因素
如果父母双方均为高度近视,孩子遗传近视的概率相对较高。高度近视通常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有关,可能增加孩子出现轴性近视的风险。这类近视多由眼轴过长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更早出现视力下降。
2、环境因素
父母近视度数较低时,遗传倾向较弱。此类情况下,孩子近视多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户外活动不足等后天因素相关。不良的用眼习惯会导致睫状肌持续紧张,加速近视发展,这种情况占青少年近视病例的60%以上。
3、其他因素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或患有全身性疾病(如马凡综合征)的孩子,近视发生率会显著增高。这类情况往往伴随眼部结构异常,需要定期进行屈光检查和眼底监测。
建议家长从3岁起定期带孩子进行视力筛查,保持每天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控制电子屏幕使用时长。若发现孩子出现眯眼、歪头看物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眼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