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呼吸窘迫综合征如何预防并发症

谢军平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呼吸窘迫综合征可通过控制感染、优化通气策略、保护器官功能、预防血栓形成、加强营养支持等措施预防并发症。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密切监测病情变化,以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1、控制感染

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常需机械通气,易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需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加强口腔护理。若出现发热、痰液增多等症状,应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查,并遵医嘱使用头孢曲松、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抗生素治疗,避免滥用广谱抗生素导致耐药。

2、优化通气策略

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设置低潮气量(6-8ml/kg),限制平台压≤30cmH2O,根据氧合情况调整呼气末正压。定期监测血气分析,避免过度通气或高浓度吸氧,预防气压伤和氧中毒。对于难治性低氧血症,可考虑俯卧位通气或体外膜肺氧合支持。

3、保护器官功能

维持循环稳定,通过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平衡组织灌注与肺水肿风险。使用多巴酚丁胺等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心功能,必要时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凝血指标及意识状态,早期发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征兆。

4、预防血栓形成

卧床患者需使用低分子肝素、那屈肝素等抗凝药物预防深静脉血栓。每日进行下肢被动活动或气压治疗,注意观察肢体肿胀情况。对于高出血风险患者,可改用弹力袜等物理预防措施,定期进行血管超声筛查。

5、加强营养支持

早期启动肠内营养,选择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配方,避免过量喂养导致二氧化碳潴留。对于胃肠功能障碍者,可补充谷氨酰胺、ω-3脂肪酸等免疫营养素。定期评估营养状态,维持白蛋白>30g/L,促进肺组织修复。

患者应持续监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每日进行胸部影像学评估。严格控制镇静镇痛药物使用剂量,实施每日唤醒计划。对于存在基础疾病的患者,需同步控制血糖、纠正电解质紊乱。家属应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气道管理,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环境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