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需注意哪些问题

谢军平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需注意氧疗管理、机械通气参数调整、药物合理使用、液体平衡控制以及原发病处理等问题,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以下是具体注意事项:

1、氧疗管理

需根据患者血氧饱和度调整氧浓度,通常将血氧维持在88%~95%即可,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60%)引发氧中毒。可采用经鼻高流量氧疗或无创通气,需密切监测血气分析指标。

2、机械通气参数调整

采用保护性通气策略,潮气量控制在6~8ml/kg,平台压不超过30cmH2O。对于中重度患者需采用PEEP(呼气末正压通气)防止肺泡塌陷,通常从5cmH2O开始逐步上调,期间需观察血压变化防止血流动力学紊乱。

3、药物合理使用

糖皮质激素需在发病早期(7天内)使用,常用甲泼尼龙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疗程不超过7天。抗生素应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选择,如头孢曲松钠、莫西沙星等,避免盲目联合用药。

4、液体平衡控制

每日液体入量控制在1500~2000ml,使用呋塞米等利尿剂维持负平衡(-500~-1000ml/天),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维持在6~12cmH2O。对于低蛋白血症患者可补充人血白蛋白,维持血清白蛋白>25g/L。

5、原发病处理

针对肺炎、脓毒症等原发感染灶,需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测并清除感染源。创伤患者需在24小时内完成损伤控制手术,急性胰腺炎患者需早期启动肠内营养支持。

治疗过程中需建立多学科协作团队,每小时记录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及尿量等指标。特别注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每4小时进行口腔护理,床头抬高30~45度。对于清醒患者需加强心理疏导,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定期评估疼痛程度,必要时给予镇痛镇静处理。出院后需随访肺功能恢复情况,建议戒烟并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