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的发生通常与多种基础疾病有关,常见诱因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肺炎、肺栓塞等。这些疾病可能通过不同机制影响呼吸功能,导致血氧下降或二氧化碳潴留。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该病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气道炎症和肺组织破坏会降低肺通气效率。随着病情进展,肺泡有效换气面积减少,可逐渐发展为Ⅱ型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常需使用沙丁胺醇雾化液、布地奈德吸入剂等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治疗。
2、重症肺炎
严重肺部感染时,炎性渗出物充满肺泡腔,阻碍氧气弥散进入血液。当病变累及超过50%的肺组织时,可能出现顽固性低氧血症。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莫西沙星片、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必要时需机械通气支持。
3、肺栓塞
血栓阻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后,血流灌注与通气比例失衡,无效腔通气增加。大面积栓塞可引发急性右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需紧急使用依诺肝素钠注射液抗凝,或行介入取栓治疗。
存在上述基础疾病的患者若出现呼吸频率增快(>30次/分)、口唇发绀或意识改变等表现,需立即就诊。治疗过程中需严格遵循医嘱规范用药,避免自行调整治疗方案。定期进行肺功能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呼吸功能恶化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