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后背酸痛可能与肌肉劳损、骨质疏松、脊柱退行性病变、内脏疾病反射痛等原因有关,建议及时就诊明确具体病因。
1、肌肉劳损
长期保持不良姿势或过度负重可能导致背部肌肉、筋膜出现慢性损伤,表现为酸胀疼痛,活动时加重。可通过热敷、按摩、红外线理疗等方式缓解,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等外用药物。
2、骨质疏松
雌激素水平下降、钙质流失等因素易导致骨密度降低,可能出现胸腰椎隐痛,伴有身高变矮、驼背等症状。需进行骨密度检测,遵医嘱口服阿仑膦酸钠片、碳酸钙D3片,配合维生素D补充剂。
3、脊柱退行性病变
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病变可能压迫神经根,引发后背放射性疼痛,常伴随下肢麻木。可通过CT或MRI确诊,轻者采用牵引、针灸等保守治疗,严重者需行椎间孔镜手术。
4、内脏疾病反射痛
胆囊炎、胰腺炎发作时可出现右侧肩背部牵涉痛,心肌梗死也可能表现为后背压榨性疼痛。此类疼痛常伴随发热、恶心、胸闷等原发疾病症状,需完善腹部超声、心电图等检查,确诊后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若后背酸痛持续不缓解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到骨科或内科就诊,通过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明确病因。日常生活中需避免久坐久站,适度进行腰背肌锻炼,均衡补充钙质和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