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尿时出现类似“划水”的现象,通常指尿流分叉或排尿不畅的表现,可能与生理性因素或前列腺疾病、尿道狭窄、泌尿系统结石等病理性因素有关,建议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1、生理性原因
尿道暂时受压可能导致尿流分叉,例如长时间保持坐姿、穿着过紧的裤子压迫会阴部,或男性晨勃后海绵体充血挤压尿道。这种情况通常在改变体位、解除压迫后自行缓解,无伴随疼痛或尿频等症状,日常注意避免久坐、选择宽松衣物即可。
2、前列腺疾病
中老年男性出现持续性尿流分叉需警惕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炎。增大的前列腺会挤压尿道,导致尿线变细、分叉,可能伴随尿频、夜尿增多、排尿困难等症状。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非那雄胺片、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前列舒通胶囊等药物改善症状,严重者需行前列腺电切术。
3、尿道狭窄
尿道炎反复发作、尿道外伤或医源性操作(如导尿)可能导致尿道瘢痕挛缩,造成排尿分叉、尿流细弱。确诊需通过尿道造影检查,轻度狭窄可通过定期尿道扩张治疗,重度狭窄需行尿道成形术,术后可能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预防感染。
4、泌尿系统结石
膀胱结石或尿道结石在排尿过程中发生位移时,可能突然阻塞尿道,造成尿流分叉、中断,并伴有下腹绞痛、血尿等症状。可通过超声检查明确结石位置,直径小于0.6cm的结石可遵医嘱服用排石颗粒、消石胶囊等药物促进排出,较大结石需行体外冲击波碎石。
若尿流分叉现象频繁出现且伴随尿痛、血尿、排尿困难等症状,建议尽早就诊泌尿外科,完善尿常规、泌尿系超声、尿流动力学等检查。日常应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避免憋尿,每日饮水2000ml以上有助于维持正常排尿功能,40岁以上男性建议每年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