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电复律、导管消融、植入装置以及外科手术等,需根据具体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方案。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评估,规范治疗。
1、药物治疗
对于早搏、房颤等快速性心律失常,通常可遵医嘱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盐酸胺碘酮片、盐酸普罗帕酮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缓慢性心律失常可能需要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提升心率。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心电图,监测药物效果及副作用。
2、电复律
适用于房颤、室颤等危急情况,通过体外电击使心脏恢复正常节律。急诊抢救时常采用同步直流电复律,需在麻醉状态下进行。该方法能快速纠正致命性心律失常,但可能存在皮肤灼伤等并发症。
3、导管消融
针对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扑等特定类型心律失常,通过股静脉插入导管,利用射频能量破坏异常传导路径。该微创手术成功率达90%以上,术后恢复较快,但存在血管损伤、心脏穿孔等风险。
4、植入装置
严重心动过缓患者需安装心脏起搏器,预防晕厥发作。对于室速、室颤高危人群,可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这些装置需定期维护,避免电磁干扰影响功能。
5、外科手术
先天性长QT综合征等遗传性心律失常,可能需要左侧心脏交感神经切除术。对于合并心脏结构异常者,可能需同期进行瓣膜修复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出现心悸、头晕等症状应及时进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日常生活中需避免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食,保持情绪稳定。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调整用药,不可擅自停用或更改剂量。若出现胸痛、意识丧失等危急情况,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建议定期复查心超评估心脏功能,部分患者需要终身抗凝治疗预防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