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缺乏安全感是心理问题吗?

黄国明 心身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缺乏安全感可能属于心理问题的表现,但也可能由其他现实因素引起,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如果这种状态持续时间较长且明显影响正常生活,建议寻求专业心理评估。

缺乏安全感可能与成长环境中的情感忽视、家庭关系不稳定、父母过度保护或过度严厉等因素有关,导致个体在成年后难以建立稳定的自我认同和信任感。重大生活变故如亲友离世、失业、婚变等突发事件,也可能破坏个体的心理稳定性。心理学研究显示,这种状态常伴随焦虑型依恋模式,表现为对关系过度索求确认又害怕被抛弃的矛盾心理。

从神经生物学角度看,长期处于不安全状态可能引起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异常,导致皮质醇水平持续偏高。这种情况下,个体会出现睡眠障碍、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调节能力下降等生理反应。功能性磁共振研究证实,此类人群在处理情感信息时杏仁核活跃度异常增高,前额叶皮层调控功能减弱。

若这种状态已持续半年以上,并出现社交回避、工作效率下降或躯体化症状,建议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心理科就诊。心理咨询中的认知行为疗法、正念训练等干预手段,配合必要的生物反馈治疗,可有效改善情绪调节能力。日常可通过建立规律作息、培养兴趣爱好、记录情绪日记等方式进行自我调节。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