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组胺药不属于激素类药物。抗组胺药主要通过阻断组胺受体来缓解过敏症状,而激素类药物是通过调节免疫反应或代谢过程发挥作用,两者在成分和作用机制上存在本质区别。
1、成分不同
抗组胺药的有效成分为组胺受体拮抗剂,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化学合成物质。激素类药物则含有糖皮质激素成分,如地塞米松、泼尼松等,属于甾体类化合物。
2、作用机制不同
抗组胺药通过竞争性结合H1受体,阻止组胺与受体结合,从而减轻过敏引起的瘙痒、红肿。激素类药物通过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和免疫细胞活性,发挥抗炎、免疫抑制效果。
3、临床应用不同
抗组胺药主要用于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速发型过敏反应。激素类药物适用于严重炎症性疾病,如哮喘急性发作、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长期使用可能引起库欣综合征等副作用。
使用抗组胺药需注意可能引发嗜睡、口干等不良反应。激素类药物需严格遵医嘱控制剂量和疗程,两类药物均不可自行滥用。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时,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联合用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