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胆囊三角是什么?

王远 外科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胆囊三角是解剖学中用于描述胆囊与周围结构关系的区域,通常指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脏下缘围成的三角形区域。该结构在临床手术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主要涉及定义、解剖结构及临床意义三方面。

1、定义与位置

胆囊三角是位于肝脏下方的三角形解剖区域,其边界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脏下缘构成。该区域在腹腔镜或开腹手术中常作为定位胆囊动脉及胆囊管的重要标志,有助于外科医生辨识局部解剖关系,避免术中误伤。

2、解剖结构

该三角内包含胆囊动脉、肝右动脉及部分淋巴结。约85%的个体胆囊动脉在此区域起始于肝右动脉,但有15%存在解剖变异,如起自肝左动脉或胃十二指肠动脉。术中需仔细分离避免损伤变异血管,防止术中大出血。

3、临床意义

作为胆囊切除术的关键区域,精准解剖胆囊三角可降低胆道损伤风险。统计显示约30%的医源性胆管损伤发生在该区域操作过程中。此外,慢性胆囊炎或胆囊结石患者常存在三角区粘连,需采用钝性分离技术保障手术安全。

若需进行胆囊相关手术,建议选择具有胆道手术经验的专科医生操作,术前完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等检查评估解剖变异情况。术后出现腹痛、黄疸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排查胆管损伤等并发症。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