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主要通过抑制或杀灭细菌的不同生理过程来治疗感染。其作用机制通常包括抑制细胞壁合成、干扰蛋白质合成、破坏细胞膜功能、抑制核酸合成以及阻断代谢途径等,从而达到控制感染的目的。
1、抑制细胞壁合成
细菌细胞壁由肽聚糖构成,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通过阻碍肽聚糖交联,导致细胞壁缺损。水分渗入使细菌膨胀破裂,尤其对繁殖期的细菌效果显著。
2、干扰蛋白质合成
氨基糖苷类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结合,四环素类阻断氨基酸-tRNA与30S亚基结合,大环内酯类抑制肽链延伸。这些作用使细菌无法合成必需的结构蛋白和酶类。
3、破坏细胞膜功能
多粘菌素类药物含有亲脂性结构,可插入细菌细胞膜的磷脂层,增加膜通透性。胞内重要物质外流导致细菌死亡,对革兰氏阴性菌效果显著。
4、抑制核酸合成
喹诺酮类通过抑制DNA旋转酶活性,阻碍DNA复制;利福平结合RNA聚合酶抑制RNA合成。这些作用阻断遗传信息的传递,使细菌无法增殖。
5、阻断代谢途径
磺胺类药物与对氨基苯甲酸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抑制叶酸合成。甲氧苄啶阻断二氢叶酸还原酶,双重阻断使细菌核酸合成受阻,发挥协同抗菌作用。
使用抗生素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根据感染类型选择敏感药物。疗程应完整,避免自行停药或滥用,以防耐药菌株产生。治疗期间出现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需及时告知医师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