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性胃炎一般指胃黏膜发生的急性或活动性炎症,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刺激、酒精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出现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活动性胃炎在病理上表现为胃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伴有黏膜充血、水肿或糜烂。常见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破坏胃黏膜屏障,非甾体抗炎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导致黏膜修复障碍,酒精直接损伤胃黏膜细胞等。部分患者因严重创伤、手术等应激因素引发胃黏膜缺血缺氧。典型症状为餐后上腹灼痛,可能伴随反酸、嗳气及食欲下降,严重时可出现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表现。胃镜检查可见黏膜红斑、出血点或浅表糜烂。
确诊后需根据病因规范治疗,如根除幽门螺杆菌常采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日常应注意规律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使用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时应严格遵医嘱,必要时配合米索前列醇等黏膜保护剂。若出现持续性腹痛或呕血,应立即就诊消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