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间合并糖尿病可能与激素变化、胰岛素抵抗增加、遗传因素、肥胖以及年龄因素有关。孕期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影响胰岛素正常功能,而体重增长和代谢需求增加也容易引发血糖异常。建议孕妇定期监测血糖,合理调整饮食结构。
1、激素变化
妊娠期胎盘会分泌大量雌激素、孕激素等激素,这些激素可能拮抗胰岛素的作用,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随着孕周增加,胎盘激素分泌量上升,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使得血糖调节能力减弱。
2、胰岛素抵抗增加
孕期母体会出现生理性胰岛素抵抗,这是胎儿获得充足营养的正常代偿机制。但部分孕妇由于体重增长过快、脂肪堆积等因素,导致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性显著降低,胰腺β细胞无法分泌足够胰岛素维持血糖平衡。
3、遗传因素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妇患病风险增加2-4倍。某些基因如TCF7L2、GCK等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胰岛β细胞功能,当遇到妊娠期代谢压力时,更容易出现糖耐量异常。
4、肥胖
孕前BMI超过25kg/m²的孕妇,其脂肪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会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内脏脂肪堆积还会导致游离脂肪酸浓度升高,加重肝脏和肌肉组织的胰岛素抵抗。
5、年龄因素
35岁以上孕妇患病风险显著增高。高龄孕妇常伴随基础代谢率下降、肌肉量减少等生理变化,这些因素与妊娠期激素变化协同作用,更易引发糖代谢紊乱。
妊娠期糖尿病筛查通常在孕24-28周进行,建议孕妇保持每周3-5次中等强度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每次持续30分钟。若确诊妊娠期糖尿病,应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医学营养治疗和血糖监测控制病情,避免自行使用降糖药物。定期产检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