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如何调整生物钟紊乱?

王雯 营养科 副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调整生物钟紊乱的方法主要包括规律作息、光照调节、饮食调整、运动干预以及必要时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这些方法需根据个人具体情况选择,并长期坚持才能有效改善昼夜节律异常。

1、规律作息

固定每日起床和入睡时间,即使周末或休息日也需保持一致。建议设定合理的睡眠时长(成人7~9小时),避免熬夜或白天过度补觉。若出现入睡困难,可通过提前1小时上床、减少午睡时间等方式逐步调整。

2、光照调节

早晨接触自然光30分钟有助于抑制褪黑素分泌,促进清醒。夜间应避免强光刺激,尤其是蓝光(手机、电脑屏幕等),必要时使用暖光灯具。对于倒班工作者,可通过专业光照设备在特定时段进行光线暴露来调节生物钟。

3、饮食调整

早餐摄入富含蛋白质食物(鸡蛋、牛奶)能提升日间警觉性,晚餐避免过晚进食及高脂食物。限制咖啡因摄入时间(下午4点后不宜),睡前2小时可饮用温牛奶或含色氨酸食物(香蕉、坚果)辅助睡眠。

4、运动干预

日间进行30分钟以上有氧运动(快走、游泳)有助于提升睡眠质量,但睡前3小时应避免剧烈运动。瑜伽、冥想等放松训练可降低皮质醇水平,改善入睡困难。

5、药物治疗

短期严重失眠可遵医嘱使用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雷美替胺)、苯二氮䓬类药物(唑吡坦)或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曲唑酮)。此类药物需严格遵循剂量和疗程,避免产生依赖性。

存在长期生物钟紊乱者应及时就诊睡眠医学科,排除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焦虑抑郁等继发因素。调整过程中需保持耐心,通常需要2~4周才能建立稳定的睡眠-觉醒节律。避免自行服用安眠药物,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科普文章,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