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中耳炎的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感染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一般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口服抗生素、消炎止痛药等,必要时结合黏液稀释剂或中成药辅助治疗。患者需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1、抗生素滴耳液
慢性中耳炎急性发作时,局部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可抑制细菌感染。常用药物包括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能直接作用于耳道黏膜,减少炎症分泌物。使用前需清洁外耳道,保持患耳朝上姿势滴入药液。
2、口服抗生素
若伴有全身感染症状或局部用药效果不佳,可口服头孢克肟片、阿莫西林胶囊等广谱抗生素,控制化脓性感染。用药期间需完成疗程,避免耐药性产生。对青霉素过敏者需改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如阿奇霉素片。
3、消炎止痛药
耳部疼痛明显时,可短期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或对乙酰氨基酚片缓解症状。此类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炎性反应,但需注意避免空腹服用,防止胃肠道刺激。
4、黏液稀释剂
对于分泌物黏稠的患者,可使用氨溴索口服液等黏液溶解剂,降低分泌物黏度,促进引流。这类药物能增强纤毛运动,帮助清除中耳积液,常与抗生素联合使用。
5、中成药辅助治疗
部分患者可配合使用清热解毒类中成药,如鼻炎康片、鼻渊通窍颗粒等,改善耳部闷胀感。但中成药需在中医师辨证后使用,不可替代抗感染治疗。
慢性中耳炎患者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通过耳内镜和分泌物培养明确病原体类型。治疗期间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游泳或耳道进水。若出现听力下降、耳后肿胀等症状,可能需进行鼓膜修补或乳突根治术等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