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肿在中医辨证中常见湿热下注、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两虚等证型,需根据具体证型选择相应的治法方药。不同证型的表现及治疗方案存在差异,需经专业医师辨证后用药。
1、湿热下注
患者多见患肢红肿热痛、皮肤紧绷,伴有口苦尿黄等症状。治宜清热利湿、活血通络,常用四妙丸加减治疗。药物可选用黄柏、苍术、牛膝、薏苡仁等,中成药如四妙丸、当归拈痛丸等。
2、气滞血瘀
表现为下肢肿胀刺痛、皮肤青紫、舌质暗紫有瘀斑。治需行气活血、化瘀通脉,方用桃红四物汤或血府逐瘀汤。常用中药包括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中成药如血府逐瘀胶囊、脉管复康片等。
3、寒湿凝滞
症见下肢沉重肿胀、遇冷加重、肤色苍白。治法以温经散寒、除湿通络为主,方选阳和汤加减。药物多使用桂枝、附子、干姜、茯苓等,中成药可选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等。
4、气血两虚
常见下肢反复肿胀、乏力倦怠、面色萎黄。治疗需益气养血、健脾利水,方用八珍汤或补中益气汤。常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等药材,中成药如八珍颗粒、人参养荣丸等。
日常应注意避免久坐久站,穿着弹力袜促进血液循环,饮食宜清淡并控制盐分摄入。需特别注意的是,中药配伍及剂量需根据个体体质调整,患者不可自行组方用药,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规范治疗,定期复查下肢血管情况。急性肿胀伴呼吸困难时需立即就医排除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