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是否需要治疗通常需结合其性质、大小及病因进行判断,可能无需处理也可能需积极干预。多数情况下,良性结节无需特殊治疗,而恶性或感染性结节需针对性处理。
1、良性结节
肺结节中大部分为良性病变,如钙化灶、炎性肉芽肿等。此类结节体积较小且长期稳定时,通常建议每6-12个月通过低剂量CT复查监测变化,无需药物或手术干预。日常需避免吸烟、接触粉尘等诱因。
2、感染性结节
若结节由结核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需规范抗感染治疗。例如结核性结节可遵医嘱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药物联合治疗,疗程通常需6-9个月。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3、恶性结节
病理确诊为肺癌或高度怀疑恶性时,需根据分期选择胸腔镜切除术、肺叶切除等手术方案。术后可能辅以吉非替尼片、奥希替尼片等靶向药物,或顺铂注射液等化疗方案。直径超过8mm且有毛刺征的结节需尽早活检明确性质。
发现肺结节后建议及时至呼吸科或胸外科就诊,通过增强CT、PET-CT等检查评估风险。避免盲目服用消炎药或中成药,以免掩盖病情。随访过程中若出现结节增大、实性成分增加等变化,需遵医嘱调整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