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胆汁淤积型黄疸有哪些临床表现?

胡佳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胆汁淤积型黄疸的临床表现通常包括皮肤及巩膜黄染、尿色加深及粪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肝脾肿大以及消化系统症状等。其症状与胆汁排泄受阻、胆红素代谢异常等因素相关。

1、皮肤及巩膜黄染

胆汁淤积时,胆红素无法正常排泄至肠道,反流入血并沉积于皮肤和巩膜,导致皮肤呈现暗黄色或黄绿色,巩膜黄染常为首发症状,尤其在自然光线下更为明显。

2、尿色加深及粪便颜色变浅

胆红素经肾脏代谢使尿液呈浓茶色,而肠道缺乏胆红素导致粪便颜色变浅,甚至呈陶土色。这种排泄途径的改变是胆汁淤积的典型特征。

3、皮肤瘙痒

胆汁酸在皮肤沉积刺激神经末梢,引发持续性瘙痒,夜间可能加重,抓挠后无法缓解,严重时影响患者睡眠质量。

4、肝脾肿大

长期胆汁淤积可导致肝细胞受损,出现肝脏肿大伴触痛;若合并门静脉高压,可能伴随脾脏肿大,体检时可触及肿大的器官边缘。

5、消化系统症状

胆汁排泄障碍影响脂肪消化,患者常出现食欲减退、腹胀、脂肪泻等症状,部分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表现。

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诊消化内科或肝病科,通过肝功能检测、腹部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日常需避免高脂饮食,注意观察尿液及粪便颜色变化,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使用退黄药物以免掩盖病情。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