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浊音界是临床体格检查中的一个术语,一般指通过叩诊方法判断肝脏在体表的投影范围。正常情况下,肝脏与含气器官的密度不同,叩诊时会产生独特的浊音区域,这有助于评估肝脏的大小和位置是否正常。
在叩诊检查中,医生通常从右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开始,逐渐向下叩击至出现浊音,此处为肝上界。随后沿右锁骨中线继续向下叩诊,当浊音转为鼓音时即为肝下界。两者之间的垂直距离即为肝浊音界范围,正常成人的肝浊音界高度约9~11厘米。如果肝浊音界扩大,可能与肝炎、肝淤血、肝癌等疾病有关;而肝浊音界缩小则常见于肝硬化晚期、胃肠穿孔等。此外,肺气肿、右侧胸腔积液等因素也可能导致肝浊音界的位置发生偏移。
进行肝浊音界检查时,患者需保持平静呼吸并配合医生的指示调整体位。若检查结果异常,建议结合肝功能检测、超声或CT等影像学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日常如发现腹胀、腹痛、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肝脏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