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通常是细菌感染、尿路梗阻、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的。患者可能伴随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需及时明确具体诱因。
1、细菌感染
致病菌通过尿道口逆行至膀胱或肾脏引发感染,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细菌繁殖会刺激尿路黏膜,导致排尿灼热感和尿液浑浊。一般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胶囊、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抗生素治疗。
2、尿路梗阻
尿路结石、肿瘤或前列腺增生会阻碍尿液排出,导致尿液滞留形成细菌培养基。此类患者常出现排尿困难、尿线变细等症状,需通过超声或CT明确梗阻部位,必要时需进行体外碎石术或手术切除治疗。
3、免疫力低下
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以及老年人,因局部防御功能减弱易发生感染。这类人群可能出现发热、腰疼等全身症状,治疗时需联合控制基础疾病,同时使用匹氨西林片、三金片、热淋清颗粒等药物。
出现尿路感染症状时需及时进行尿常规和尿培养检查,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期间需保持每日2000ml饮水量,避免憋尿和过度劳累,性行为前后注意清洁卫生。若出现血尿或持续高热应立即就医排查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