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高营养治疗通常包含氨基酸、葡萄糖、脂肪乳、电解质以及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药物成分,需根据患者营养需求进行个体化配制。其核心目的是为无法经胃肠道摄取营养的患者提供全面的能量和营养支持。
1、氨基酸
氨基酸是静脉高营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提供合成蛋白质所需的氮源。常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含有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可维持氮平衡并促进组织修复。对于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需选择特殊配方的氨基酸溶液以减少代谢负担。
2、葡萄糖
作为主要能量来源,葡萄糖提供基础热量需求。临床常用浓度为10%-50%的葡萄糖溶液,高浓度溶液需通过中心静脉输注以避免外周血管损伤。输注过程中需监测血糖水平,必要时加入胰岛素调节。
3、脂肪乳
脂肪乳剂提供必需脂肪酸和额外热量,常见类型包括中长链脂肪乳、结构脂肪乳等。脂肪乳与葡萄糖联合使用可实现能量互补,减少单纯糖代谢导致的肝功能异常风险。输注时需控制速度,防止脂代谢紊乱。
4、电解质
静脉营养液中需添加氯化钠、氯化钾、葡萄糖酸钙、硫酸镁等电解质,用于维持细胞内外液平衡及神经肌肉正常功能。具体配比需根据患者血生化检测结果动态调整,尤其是危重患者容易出现钾、钙等离子的异常波动。
5、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包括水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C)、脂溶性维生素(A、D、E、K)以及锌、铜、硒等微量元素。这些成分参与酶活性调节、抗氧化及免疫功能,需按每日推荐量添加。长期接受静脉营养的患者需定期监测血清微量元素水平,防止缺乏或蓄积中毒。
静脉高营养需在临床营养师和医生共同评估后制定配方,输注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电解质及代谢指标。禁止自行调整输注成分或速度,出现发热、心悸等异常反应需立即停药并就医处理。
科普文章,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