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外阴主要包括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及阴道口等结构,具有保护内生殖器官、参与性功能及生殖功能等作用。其构造特点主要与生理功能及解剖位置密切相关。
1、阴阜
阴阜位于耻骨联合前方,皮下富含脂肪组织,形成柔软隆起。青春期后表面覆盖阴毛,呈倒三角形分布,可缓冲摩擦并具有性征意义。阴毛还能减少皮肤摩擦,保持局部透气性。
2、大阴唇
大阴唇为两片纵向皮肤皱襞,富含脂肪和汗腺,表面色素沉着明显。外侧皮肤与周围组织相似,内侧黏膜湿润。自然闭合状态时可覆盖尿道口及阴道口,防止病原体入侵,同时保护内部结构免受机械损伤。
3、小阴唇
小阴唇位于大阴唇内侧,呈薄片状黏膜皱襞,富含神经末梢和血管网。颜色因个体差异呈粉红至深褐色,表面湿润可维持局部微环境。其形态具有个体特异性,在性刺激时可充血肿胀,参与性反应。
4、阴蒂
阴蒂位于尿道口上方,由阴蒂头、体和脚部组成,富含8000余个神经末梢,为人体神经分布最密集区域之一。勃起组织在性兴奋时充血胀大,是性敏感重要区域。其表面被阴蒂包皮覆盖,可防止过度刺激。
5、阴道口
阴道口位于尿道口后方,周围有处女膜或处女膜痕。邻近肛门和尿道,解剖位置特殊使其易受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阴道口黏膜皱襞具有扩张性,分娩时可扩张至10厘米左右,产后逐渐恢复。
日常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洁产品。穿着透气棉质内裤,定期更换卫生用品。若出现异常分泌物、瘙痒或肿物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妇科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