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定剂一般指具有镇静、抗焦虑或催眠作用的药物,常见类型包括苯二氮䓬类药物、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及巴比妥类药物等,例如地西泮、劳拉西泮、唑吡坦等。这类药物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发挥作用,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服用。
镇定剂主要通过增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的功能,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产生镇静、抗焦虑或催眠效果。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地西泮常用于缓解焦虑和肌肉痉挛,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唑吡坦则主要用于短期治疗失眠。巴比妥类药物因成瘾风险较高,目前临床使用较少。此外,部分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也可能因镇静作用被用于辅助改善睡眠。
使用镇定剂时需注意剂量和疗程,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依赖性或耐药性。孕妇、哺乳期女性及肝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若出现头晕、嗜睡等副作用,需避免驾驶或操作精密仪器。用药期间应定期复诊,医生会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切勿自行增减药量或突然停药,以免引发戒断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