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脑性瘫痪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饶凯华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脑性瘫痪一般可分为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共济失调型以及混合型等类型。该疾病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引起的运动障碍,临床表现多样,需及时就医评估。

1、痉挛型

此类型是脑性瘫痪中最常见的类型,主要特征是肌张力增高,肌肉呈现持续性收缩状态。患者常表现为肢体僵硬、活动受限,尤其是双下肢交叉呈剪刀步态,上肢屈曲、内收,关节活动范围减小。痉挛程度与脑损伤部位相关,严重时可影响坐立、行走等基本功能。

2、手足徐动型

此类患者以不自主、无目的的运动为主要表现,常伴有肌张力波动。面部、四肢可能出现缓慢扭动或舞蹈样动作,尤其在情绪激动时加重。部分患者存在吞咽困难、语言不清等症状,可能与基底节区损伤有关。

3、共济失调型

此类型相对少见,主要特点为平衡能力差、协调障碍。患者行走时步态不稳,容易跌倒,精细动作如系扣子、握笔等完成困难。小脑及其神经通路受损是常见原因,可能伴随眼球震颤、辨距不良等体征。

4、混合型

部分患者同时存在两种或以上类型的症状,例如痉挛型合并手足徐动型。此类情况通常提示脑部多区域受累,临床表现更为复杂,治疗需综合考虑不同症状的干预措施。

若怀疑孩子存在运动发育异常,应尽早就诊儿科或神经内科,通过临床评估、影像学检查明确分型。医生会根据具体类型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必要时结合矫形器具、药物或手术改善功能,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