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软骨通常包括会厌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杓状软骨、小角软骨以及楔状软骨等部分。这些软骨共同构成喉部的支架结构,维持气道通畅并参与发音、吞咽等功能。
1、会厌软骨
会厌软骨位于喉入口处,呈叶片状结构,由弹性软骨构成。吞咽时,会厌软骨向后下方翻转,覆盖喉口,防止食物或液体误入气管。其表面覆盖黏膜组织,对温度、触觉等刺激敏感。
2、甲状软骨
甲状软骨是喉软骨中最大的一块,由左右两片四边形软骨板在前中线处融合而成,形成明显的喉结。后缘向上延伸形成上角和下角,分别与舌骨、环状软骨连接,对维持喉部形态和声带位置起关键作用。
3、环状软骨
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下方,呈完整环形结构,前部较窄呈弓状,后部宽阔呈板状。作为喉部唯一完整的软骨环,它支撑喉腔下部并与气管第一环相连,是维持气道开放的重要结构。
4、杓状软骨
杓状软骨成对存在,位于环状软骨板上方,形似三棱锥体。其底部与环状软骨形成关节,声带后端附着于其声带突,通过旋转运动调节声带张力,直接影响发声的音调和音量。
5、小角软骨与楔状软骨
小角软骨位于杓状软骨顶部,楔状软骨则嵌在杓会厌襞内,两者均属于弹性软骨。它们通过结缔组织与周围结构连接,辅助杓状软骨运动,并参与维持喉部黏膜皱襞的形态。
若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或呼吸不畅等症状,可能与喉软骨损伤或病变相关。建议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通过喉镜或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过度用嗓、呛咳及颈部外伤,保持喉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