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非浸润性与浸润性病变有何区别?

杨毕伟 肿瘤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三甲

非浸润性病变与浸润性病变的区别主要在于病变范围、侵袭性、转移风险等方面,二者在治疗方式和预后上也有所不同。非浸润性病变通常局限于原发部位,而浸润性病变可能侵犯周围组织或发生转移。

1、定义不同

非浸润性病变指肿瘤细胞仅存在于上皮层内,未突破基底膜向周围组织侵袭,例如导管原位癌。浸润性病变的肿瘤细胞则穿透基底膜侵入周围组织间质,如浸润性导管癌,此时细胞可能进入血管或淋巴管。

2、侵袭性差异

基底膜作为组织屏障,在非浸润性病变中保持完整,病变呈现局限性生长。而浸润性病变因突破基底膜,癌细胞可直接接触间质中的营养物质,获得更强的增殖能力,呈现浸润性生长模式。

3、转移风险

非浸润性病变因未侵犯脉管系统,理论上不发生远处转移,局部切除后复发率较低。浸润性病变具有转移潜能,可通过淋巴道或血行播散至其他器官,术后需要辅助放化疗等综合治疗。

4、治疗方法

非浸润性病变多采用局部治疗,如手术完整切除或局部放疗即可达到较好效果。浸润性病变需根据分期进行根治性手术,并联合化疗、靶向治疗等系统性治疗,必要时需进行淋巴结清扫。

5、预后情况

非浸润性病变患者5年生存率通常超过95%,复发风险低于5%。浸润性病变预后与分期密切相关,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约80%-90%,若发生远处转移则可能降至30%以下。

建议发现异常病变时尽早就诊,通过病理活检明确病变性质。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需由专科医生根据具体病情制定,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和随访。定期复查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