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切病人的日常护理要点主要包括保持气道湿润、切口清洁护理、预防感染、促进排痰以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护理过程中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护理措施。
1、保持气道湿润
气切后呼吸道水分丢失增加,需使用生理盐水持续气道湿化或雾化吸入,每日湿化液量约200-300ml。湿度过低易导致痰痂形成,过高可能引发呛咳。可采用微量泵持续滴注或定时滴入湿化液,同时使用加温湿化器维持气体温度在32-35℃。
2、切口清洁护理
术后24小时内需每小时观察切口渗血情况,使用0.5%碘伏消毒切口及周围皮肤每日2次。固定带松紧以能容纳一指为宜,避免压迫颈动脉。外层纱布垫每4-6小时更换,分泌物较多时应及时更换。注意观察肉芽组织增生情况,异常增生需及时处理。
3、预防感染措施
严格执行手卫生,操作前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至少15秒。吸引痰液时每次更换无菌吸痰管,吸引压力控制在100-150mmHg。套管每日煮沸消毒1次,内套管取出消毒时间不超过30分钟。病房空气消毒每日2次,维持室温22-24℃、湿度60%-70%。
4、促进有效排痰
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并叩背,使用振动排痰仪时频率维持在20-30Hz。吸痰前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2分钟,吸痰时间单次不超过15秒。对于痰液粘稠者,可遵医嘱使用糜蛋白酶4000U加入生理盐水10ml进行气道冲洗。
5、病情观察要点
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维持SpO₂在95%以上。观察痰液性状变化,出现血性痰需警惕气管壁损伤。注意套管位置是否居中,发现套管脱出立即用血管钳撑开切口并通知医生。定期检查气囊压力,维持在25-30cmH₂O,每4小时放气5-10分钟。
护理期间应每日评估吞咽功能,逐步尝试堵管训练。床头抬高30-45度预防误吸,鼻饲患者注食前需验证胃管位置。建议家属掌握基本护理技能,出院前进行居家环境评估,配备便携式吸痰装置和血氧监测仪。若出现套管堵塞、大出血或呼吸困难等情况,需立即启动急救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