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导管吸氧时需注意调节氧流量、保持导管通畅以及监测氧疗效果等,以确保治疗安全有效。具体注意事项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并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操作。
1、调节氧流量
氧流量需根据医嘱精准调节,一般成人常用1-3L/min,儿童或特殊疾病患者需个体化调整。过高流量可能导致鼻黏膜干燥或氧中毒,而过低则无法达到治疗效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需严格采用低流量给氧,避免二氧化碳潴留加重。流量调节前需确认湿化瓶水位适宜,保证气体充分湿化。
2、保持导管通畅
每日检查鼻导管是否弯折、堵塞,发现鼻腔分泌物阻塞时应及时用湿棉签清理。固定松紧度需适宜,以容纳一指为宜,过紧易造成皮肤压伤,过松易导致导管移位脱落。建议每12小时更换鼻塞位置,避免单侧鼻腔长时间受压。导管连接处需每日检查是否漏气,湿化瓶每周消毒更换。
3、监测氧疗效果
持续观察患者口唇甲床颜色、呼吸频率及意识状态变化,使用脉搏血氧仪动态监测血氧饱和度,维持SpO₂在90%-95%为宜。长期吸氧者需定期检测动脉血气分析,避免氧浓度过高引发吸收性肺不张。注意患者主诉,如出现胸骨后疼痛、干咳等氧中毒早期症状,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调整给氧方案。
使用过程中禁止吸烟或接触明火,湿化瓶水位下降至1/3时应及时添加灭菌用水。建议每4小时检查面部受压皮肤情况,必要时使用减压贴保护。若出现鼻出血、剧烈头痛或呼吸困难加重等情况,需立即停止吸氧并寻求医疗帮助。患者及家属不得自行调节氧疗参数,治疗期间应严格遵循医嘱并定期复诊评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