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肝癌是一种原发性肝癌,通常指癌细胞广泛浸润大部分或整个肝脏组织,形成多发性、弥漫性分布的肿瘤病灶。这类肝癌具有侵袭性强、进展迅速的特点,与局灶性肝癌在病灶分布和预后上存在显著差异。
弥漫性肝癌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肝区疼痛、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表现。由于癌细胞广泛浸润,肝功能损害较为严重,常伴随黄疸、腹水等体征。影像学检查如增强CT或MRI可显示肝脏弥漫性病变,甲胎蛋白等肿瘤标志物可能显著升高。病理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能明确癌细胞类型和分化程度。该病治疗难度较大,手术切除机会较少,通常需综合评估肝功能储备和全身状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对于存在慢性肝病或肝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肝脏超声和肿瘤标志物筛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酗酒、接触肝毒性物质,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确诊患者需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多学科会诊,根据病情选择介入治疗、靶向药物或免疫治疗等方案,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肝功能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