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穿刺术的检测项目通常包括细胞形态学检查、细胞化学染色、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分析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等,具体需根据临床需求选择。
1、细胞形态学检查
通过显微镜观察骨髓涂片中各类细胞的数量、形态和比例,判断是否存在贫血、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该检查是评估骨髓造血功能的基础项目,可发现原始细胞增多、细胞分化异常等病理改变。
2、细胞化学染色
利用特殊染色剂(如过氧化物酶染色、苏丹黑染色)显示细胞内酶或特定成分,辅助鉴别白血病类型。例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细胞化学染色特征不同,有助于明确诊断。
3、免疫分型
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或胞内的特异性抗原标记,确定异常细胞的免疫表型。此项目可精确区分T细胞、B细胞或髓系来源的肿瘤细胞,对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的分类和治疗方案制定至关重要。
4、染色体核型分析
检测骨髓细胞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如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常见于慢性髓系白血病。染色体畸变分析有助于判断疾病预后和靶向治疗的选择。
5、分子生物学检测
采用PCR、基因测序等技术检测特定基因突变(如JAK2、BCR-ABL融合基因),用于确诊骨髓增殖性肿瘤、遗传性血液病等。该检测灵敏度高,可发现微小残留病变。
骨髓穿刺属于有创检查,需在血液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术后需按压穿刺点10-15分钟预防出血,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若出现持续疼痛、发热或出血等情况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