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膜炎的症状通常包括局部疼痛、肿胀、压痛、活动受限以及皮肤发红等,具体表现因病情严重程度而异。若炎症持续加重,可能伴随功能障碍或全身症状,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局部疼痛
骨膜炎患者常出现病变部位的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初期可能为隐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随着炎症进展,疼痛可能逐渐加剧,甚至影响日常活动。例如,胫骨骨膜炎在行走或跑步时疼痛明显。
2、肿胀
炎症反应可能导致局部组织液渗出,引发肿胀。肿胀程度与病情相关,轻者仅轻微隆起,重者可明显增粗。触摸时可能感觉皮肤紧绷,按压后可能出现凹陷。
3、压痛
病变部位在按压或叩击时会产生明显痛感,这是诊断骨膜炎的重要体征之一。例如,髂骨骨膜炎患者在髂嵴处按压时疼痛显著。
4、活动受限
由于疼痛和肿胀,患者关节活动范围可能减小。例如,膝关节周围骨膜炎可能导致屈伸困难,严重时可能出现跛行。
5、皮肤发红
部分患者因炎症刺激导致局部血管扩张,出现皮肤发红、皮温升高等现象。这种情况多见于急性感染性骨膜炎。
若出现上述症状,建议避免过度活动患肢,可通过冷敷缓解肿胀疼痛。日常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期重复性动作或剧烈运动。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需及时至骨科就诊,完善X线、血液检查等明确病因,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