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检查通常包括一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专科检查以及特殊检查等。具体项目需根据个人健康状况和医生建议进行选择,以达到筛查疾病或评估健康的目的。
1、一般体格检查
主要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心率等基础指标的测量。医生会通过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等方法,观察皮肤、淋巴结、甲状腺等体表特征,并检查心肺、腹部等器官的初步状态。这类检查是体检的基础环节,能帮助发现肥胖、高血压等常见问题。
2、实验室检查
涵盖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检测。血常规可评估贫血、感染等情况;尿常规有助于发现肾脏疾病或糖尿病;生化指标如转氨酶、肌酐等能反映肝肾功能。部分体检套餐还包括肿瘤标志物筛查,如甲胎蛋白(AFP)用于肝癌辅助诊断。
3、影像学检查
常见项目包括X光胸片、腹部B超、心电图等。X光可排查肺部感染或占位性病变;B超能观察肝脏、胆囊、肾脏等实质器官的结构异常;心电图用于评估心脏节律和供血情况。针对特定需求,可能增加乳腺钼靶、CT或磁共振成像(MRI)等深入检查。
4、专科检查
如眼科检查视力、眼底,耳鼻喉科检查听力、鼻腔,口腔科评估牙齿健康等。女性可能增加妇科检查(宫颈涂片、乳腺触诊)、男性可能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这类检查针对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设计。
5、特殊检查
包括胃肠镜、骨密度检测、基因筛查等。胃肠镜适用于消化道疾病高风险人群;骨密度测量帮助诊断骨质疏松;基因检测可评估遗传性疾病风险。此类项目通常需结合家族史或个人症状选择。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基础体检,40岁以上人群可适当增加心脑血管、肿瘤筛查项目。检查前需遵循空腹、停药等医嘱,穿戴便于检查的衣物。体检结果异常时,应及时到专科门诊进一步诊治,切勿自行解读或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