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洗澡的正确方法一般包括准备用品、控制水温和环境、清洗顺序以及洗后护理等步骤。家长需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滑脱或烫伤,确保洗澡过程安全舒适。
1、准备用品
洗澡前需准备好婴儿专用澡盆、干净衣物、尿布、浴巾、棉球、婴儿沐浴露等物品。建议将所需物品放置在触手可及的位置,避免中途离开取物。冬季可提前开启暖气,将室温调节至26-28℃为宜。
2、控制水温和环境
澡盆中先放冷水再加热水,水温保持在37-40℃之间,可用水温计测量或用手肘内侧测试。水量约为澡盆1/2深度,避免水位过高导致呛水。洗澡时间控制在5-10分钟内,新生儿脐带未脱落时需避开肚脐区域。
3、清洗顺序
用浴巾包裹婴儿身体,先清洗面部,用湿棉球从内眼角向外轻轻擦拭。头部清洗时需用手护住耳廓防止进水,使用婴儿洗发露轻柔按摩头皮。身体清洗应按照颈部、腋下、胸腹、臀部、四肢的顺序进行,特别注意皮肤褶皱处的清洁。
洗后需立即用浴巾包裹吸干水分,尤其要擦干耳后、腋窝等部位。涂抹婴儿润肤乳进行保湿,并进行适当的抚触按摩。需注意洗澡频率不宜过高,新生儿每周2-3次即可,避免过度清洁损伤皮肤屏障。若婴儿出现哭闹抗拒,可暂停洗澡并检查水温或环境是否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