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花眼是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的视力调节能力减退现象,通常属于生理性眼部功能退化,也可能与糖尿病、眼部手术史等病理性因素有关。这种情况主要是晶状体和睫状肌的自然老化导致的视力调节障碍。
1、晶状体硬化
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失去弹性变得硬化。这种生理性改变会降低晶状体改变形状的能力,导致眼睛难以将焦点从远处调整到近处物体,需要借助老花镜才能看清近距离的物体。
2、睫状肌功能减退
控制晶状体形状的睫状肌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萎缩,收缩能力下降。当睫状肌无法有效调节晶状体曲度时,眼睛的调节幅度会明显减弱,通常从40岁开始出现看近模糊的现象。
3、屈光调节能力下降
眼睛的整体调节系统功能随年龄增长而衰退,每年约减少0.25D的调节力。这种持续性的调节能力衰减会导致阅读时需要将物体移远才能看清,是形成老花眼的核心机制。
对于出现老花症状的人群,建议及时进行专业的验光检查。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视力检查,日常注意保持充足的照明环境,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若老花症状突然加重或伴有头痛、复视等情况,需立即就医排除青光眼、白内障等眼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