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通常可以进行艾灸,但需根据个人体质和具体症状判断。若经血量正常或偏少,且无其他不适,适度艾灸可能有助于缓解痛经等症状;但若经血量较大或体质偏热,则不建议操作。
艾灸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对于宫寒引起的痛经、经血色暗或血块较多的情况,艾灸关元、气海等穴位可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经血排出。此外,部分女性因气血不足导致经期乏力,艾灸足三里等穴位可辅助调理气血。
但若经期出血量较大,艾灸可能会加速血液循环,导致经期延长或经量增多。体质偏热者可能出现口干舌燥、经血颜色鲜红等热象,艾灸可能加重体内燥热。有妇科炎症或正在发热时,也应暂停艾灸治疗。
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体质辨识后,再决定是否适合经期艾灸。操作时需注意艾灸时间不宜过长(单穴5-10分钟),避开腰骶部敏感区域。若艾灸后出现经量骤增或持续腹痛,应立即停止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