铂类化疗药物在临床上常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主要包括卵巢癌、肺癌、头颈部癌、结直肠癌以及膀胱癌等。其常见的不良反应涉及消化系统、血液系统、肾脏及神经系统,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
1、卵巢癌
铂类药物是卵巢癌化疗的基石,常与紫杉醇联用。顺铂和卡铂可通过破坏肿瘤细胞DNA结构抑制其增殖,尤其对上皮性卵巢癌效果显著,部分患者可实现肿瘤缩小或稳定。
2、肺癌
小细胞肺癌和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常用含铂双药方案,如顺铂联合依托泊苷。铂类药物能增强放疗敏感性,对于局部晚期肺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可提高病灶控制率。
3、头颈部癌
局部晚期鳞癌术前新辅助或术后辅助治疗中,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可降低复发风险。对于无法手术者,铂类为基础的放化疗能延长生存期。
4、结直肠癌
奥沙利铂作为三线药物,与氟尿嘧啶、亚叶酸钙组成FOLFOX方案,通过形成DNA加合物阻止肿瘤复制,对转移性结直肠癌具有明确疗效。
5、膀胱癌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新辅助化疗中,顺铂为主的MVAC方案可使肿瘤降期,提高根治性手术成功率,术后辅助化疗可清除微转移灶。
该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肾功能损害及神经毒性。顺铂易引发肾小管损伤,用药期间需充分水化;奥沙利铂可能导致外周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足麻木和冷刺激敏感。血液毒性方面,卡铂对血小板影响较显著,需定期监测血常规。
治疗期间建议加强营养支持,出现严重呕吐可应用5-HT3受体拮抗剂。神经毒性患者需避免接触冷刺激,肾功能异常者需调整剂量。所有治疗均需严格遵循肿瘤专科医师指导,定期评估疗效及毒性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